“智能化是信息化、數字化的最終目標,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礦山必須以數字化轉型為推動力,建立與礦山自身技術條件相匹配的推進機制,在實現全業務流程數字化的同時,提升裝備水平,進行智能化建設,保障礦山生產經營的綠色、安全、高效。”10月22日,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胡乃聯在2021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智能礦山建設分論壇上說。
胡乃聯指出,20世紀中后期,最早開始應用自動化采礦技術,逐漸形成了從自動化、數字化到智能化的采礦技術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開始,芬蘭、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美國等礦業發達國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智能礦山發展計劃;近年來,以早期自動化采礦成果為基礎,從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全面推進礦山智能化戰略。
胡乃聯表示,我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在國家政策引導和企業面臨的生產安全壓力雙重作用下,智能化建設的積極性普遍很高,出現了一大批示范項目、示范礦山;在5G技術的廣泛應用、露天卡車的自動化、某些固定設施的無人值守、選礦自動化等領域,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
但是,胡乃聯也強調,由于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不同礦山之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差距大,智能化建設難度較大,建設積極性雖然很高,實際效果卻仍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特別是在地下礦的鑿巖、出礦,露天礦的穿爆、運輸等關鍵生產環節,即智能采礦方面。
對于智能礦山建設的發展趨勢,胡乃聯認為主要有七個方面:
一是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轉型為推動力,推進智能礦山建設;
二是適用于智能開采的采礦工藝變革;
三是露天開采智能化將以卡車的無人駕駛作為研發和應用重點。
四是面向“5G+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礦山應用場景;
五是數據標準與信息資源規劃受到重視;
六是虛擬現實真正進入生產應用;
七是生態礦業、綠色礦山將作為智能礦山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